工程質保金要不回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工程質量保證金是指發包人與承包人在建設工程承包合同中約定,從應付的工程款中預留,用以保證承包人在缺陷責任期內對建設工程出現的缺陷進行維修的資金。
繳納工程質保金,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工程質量,符合標準的就予以退還,不符合標準不予退還。但在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上,仍然存在許多不規范問題,最終導致工程質量合格,但施工企業卻一直收不回保證金的情況。
工程質保金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1、規定的不一致,導致執行的隨意性。在確定工程質量保證金的留存比例、支付期限、適用范圍等方面,存在不按保修項目或部位計算留存額度、超出適用范圍支取、加大比例留存和惡意(或強行)扣留等極度隨意的行為。
2、對工程質量保證金的留存、記錄、使用、到期支付等沒有相應檢查監督機枃,更沒有形成監督機制。
3、沒有在工程保證期結束后界定質量有無缺陷的責任機構,或是界定的實施細則。大多是由建設單位自說自話最后,總有責任會讓施工單位去擔。
4、沒有建立專門的會計核算與資金管理。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建設和施工各方,對應付應收工程款大多是個總數,對于工程質量保證金,只是在各自經辦人心里按照合同里的約定中計算的一個額度,并沒有有憑有據地記錄在會計賬冊中,更談不上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分類留存保證金。
5、施工企業的資金沉淀。施工企業不僅資本金少(因建筑環境的變化,這一缺陷更加凸顯),而且時時處處受制于人。資金的管理上更加突出:墊資施工、讓利合同、替人擔保等等,再加上“有理有據”的保證金留存,很多應當由施工企業控制的資金,集中在了建設單位的手中,使得建筑施工企業周轉無力、債臺高筑。
6、保證金只有建設單位獨自管控,工程保證金沒能完全發揮應有作用,使施工企業常常因此遭受無辜甚至無奈的損失。
據各地的審計局審計發現,在質量保證金的管理及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題:
有的建設單位與管理、使用位未進行工程項目合同及保證金情況的交接,造成保證金的管理前后脫節和混亂;
一味對施工企業提出要求,無限期地拿保證金說事,有意拖延或拒絕返還給施工企業,例如因為工程中的一些小問題,拖延保證金的返還期,甚至借故扣除大于維修費用數倍的保修費用;
將保證金轉給其物業管理單位,而物管常常把一些因使用不當造成的質量題,也要施工單位承擔責任;
有許多甲方采取項目公司方式進行承包運作,公司隨著項目開發完畢進行變更甚至解體,施工單位留存的保證金隨著建設單位的消失而無法清償。
作為工程施工企業,如何從企業內部完善質保金的管理?
線上留存相關資料,設置逾期返還預警
要想避免項目保證金的損失,首先需要確保企業內部管理的完善。但由于許多建設施工企業的信息化基礎還比較薄弱,項目管理過程中主要還是用表格記錄項目資金數據,存在數據匯總不及時、不準確、不互通的情況,加上工程項目周期長的原因,等到了應該收回保證金的時候,往往并沒有人跟蹤處理,相關資料也難以查找,企業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一筆保證金應該什么時候返還,返還多少。
在建設工程行業中,目前大多數上游甲方和下游供應商都很快開展了數字化轉型,通過引進數字化工程項目管理工具,由以前的傳統低效管理方式向數字化高效管理模式轉變。處于中游的工程施工企業也應該盡快加入數字化進程,通過智能項目管理工具,實現企業內部數據互通,將各項目資料線上永久留存,確保多項目質保金信息明確,且有人跟蹤負責,并通過系統設置預期預警,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資金風險。
近來,“數字化轉型”成了一個高頻詞,且熱度不斷在增高。業內許多人士都在談論這個話題,大有誰不談“數字化轉型”誰就是個“落伍者”之狀。為便于在相同語境下討論問題,今天我也湊個熱鬧,以“數字化轉型”為題,談一點粗淺認識,就教于同行。